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头条 >

芬兰瑞典想加入北约是临时起意吗

发布时间:2022-05-22 02:00   来源:未知    作者:新博网


实话实说,俄罗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芬兰和瑞典“投奔敌营”,而自己却不能强行阻拦。不仅如此,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事中依然如此“磨磨蹭蹭”的话,俄罗斯可能还要投入精力来防止其他安全战略盟友选择中立或倒向西方阵营。

一,未雨绸缪,攘外必先安内

5月16日,集体安全组织首脑峰会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后发表的首脑联合声明中强调,将确保该组织的边界安全。确保组织成员的“边界安全”本来就是集安组织的宗旨之一,按理说没有必要在峰会上“多此一举”的赘述和强调,显而易见,与这次俄乌冲突有关,更与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北约有关。

按照原计划,集体安全组织的这次峰会实际是应该在亚美尼亚举行的,而在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问题公开化后,峰会才临时转移到莫斯科召开。显而易见,是基于安全局势的新变化后的特意之举,也可以说是俄罗斯应对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北约的一项应对措施。不言而喻,俄罗斯意在稳住集体安全组织中的其他成员,避免因为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辐射而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应该说,这体现了普京的“未雨绸缪”思路。

之所以说普京是在“未雨绸缪”,源于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这些集体安全组织成员的表现或态度上的一些微妙变化,而敏感的普京自然不可能察觉不到。


集体安全组织成立于2002年5月,由1992年签署的独联体国家集体安全条约演变而来,目前有6个成员国,分别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有些成员国的态度颇耐人寻味。

俄乌冲突爆发后,其他5个成员国的表现可以说是令人深思。除了白俄罗斯一直坚定地支持俄罗斯外,其他4个成员国基本上保持了中立态度。比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亚美尼亚这四个国家既没有谴责和制裁俄罗斯,但也没有明确支持俄罗斯,在涉及俄罗斯的联合国大会投票中,并没有与俄罗斯保持一致。

从对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的心理影响角度来看,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北约显然比乌克兰谋求加入北约更大。其中的逻辑不难理解。因为,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早已决裂,谋求加入北约早已写进宪法,而芬兰和瑞典却保持了70多年的中立。

就连中立国都因为对安全问题忧虑而加入北约了,这对前苏联国家的心理冲击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普京才利用这次峰会给这些国家吃颗“定心丸”。以便于先稳定自己的阵营,然后再考虑应对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后的局面。而从俄罗斯政府的反应来看,也不会做出“无效”的阻止。


二,平静地接受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现实

对于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问题,尽管有的俄罗斯官员表现得很气愤,但总体上并没有太过激烈的言辞,也没有像对待乌克兰那样的“解除威胁”的说法。甚至于,普京的表态透出了耐人寻味的“平静”。

对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之事,普京在16日的集体安全组织峰会上表示,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不会对俄罗斯构成直接威胁,但北约军事基础设施在芬兰和瑞典的扩张将引起俄方的反应。

从普京的话中能够捕捉到两点话外之意,一是俄罗斯不会像阻止乌克兰那样阻止这两国。二是将在他们加入北约后视其具体情况再做出相应的措施。也就是说,从俄罗斯这个角度来看,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将不再有“阻碍”。

对于俄罗斯有点“反常”的态度,舆论场上有人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难道俄罗斯真的认为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对自己的安全压力小于乌克兰倒向北约?难道俄罗斯不想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方式阻止芬兰和瑞典两国投奔北约?对此,我们来分析一下。


三,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危害性更强

有分析认为,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对俄罗斯的安全压力不仅不亚于乌克兰加入北约,甚至于更加具体化和更有危害性。比如,芬兰与俄罗斯有着长达1340公里的边境,边境距离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仅有170公里。而若论起历史仇怨,尽管芬兰和瑞典这两个国家保持了70多年的中立,但与俄罗斯的“仇怨”显然比乌克兰更深。

不管怎么说,乌克兰与俄罗斯毕竟是基辅罗斯兄弟,而且三十年前还曾在“一张锅里吃饭”。而芬兰和瑞典则不同了,他们与俄罗斯在历史上本就有领土之争,而且经历过极其惨烈的战争。

从某种程度来说,芬兰现如今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有俄罗斯的“一份功劳”。芬兰人起源于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河流域,距今2000年前迁徙到波罗的海地区,并被历史上的北欧大国瑞典统治。1809年,在俄罗斯帝国战胜瑞典后,芬兰成为了俄罗斯的附属领地。

在19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俄罗斯让芬兰人实行了高度自治,双方关系保持良好。然而,在19世纪末,统治欲膨胀的沙俄开始对芬兰进行“俄罗斯化”改造,激起了芬兰人的强烈反抗,从而导致芬兰自此与俄罗斯彻底决裂,并结下仇怨。

1917年,俄罗斯发生了“二月革命”,沙皇政权被推翻,而芬兰也趁机获得了独立。为了在波罗的海拥有更优质的出海口及占据更有价值的战略要地,苏联于1939年至1944年间发动了对芬兰的“冬季战争”和“继续战争”。在苏芬战争中,尽管俄军的人员伤亡比芬兰人更加惨重,但芬兰却因此失去了十分之一的领土。这自然是芬兰人心中的“痛”,但碍于苏联的强大,自二战后,芬兰选择了“中立”。


尽管苏芬战争发生在苏联时期,但由于俄罗斯是苏联的主体继承国,也是苏芬战争的最大受益者,芬兰人对失去领土的“痛”和“恨”自然要“转嫁”到俄罗斯身上。所以,从历史渊源来说,芬兰不可能与俄罗斯真正“友好”。

瑞典与俄罗斯的历史渊源就更不用说了,在历史上,俄罗斯与瑞典在300年间经历过8次战争,而战争的根源就是沙俄对出海口的不懈追求。为此,瑞典也失去了大片领土。

从历史渊源和战略位置这两个层面来说,一旦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后,对俄罗斯的安全压力及危害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四,平静背后的无奈

总体来说,在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问题上,俄罗斯的反应是平静的,舆论场上有人对此不解。其实,没有安全压力的紧迫性只不过是表层因素,而俄罗斯之所以未在其加入北约问题上强力阻止,非不想而是不能。

道理很简单,因为一场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招来了一场美国和北约参与的“混合战争”,俄罗斯显然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两线作战。而冷战中都没有“选边站”,并保持了70多年中立的芬兰和瑞典之所以在此时选择加入北约,并不仅仅是俄乌冲突给他们带来的“恐惧感”这么简单,不排除他们看到了俄罗斯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的原因。

实话实说,尽管在战场上俄罗斯不太可能输给乌克兰,但也不得不说,由于美国和西方阵营长期制裁导致的财政拮据,使俄罗斯在常规军力上的投入捉襟见肘,其后果已经反应在战场上。所以,平静接受北欧这两国加入北约亦有无奈的因素。


五,从长计议,扬长避短

对于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应对措施,普京说得已经很清楚,即不会对俄罗斯构成直接威胁,但北约军事基础设施在芬兰和瑞典的扩张将引起俄方的反应。再直白点的解读就是:“芬兰和瑞典可以加入北约,但北约不能在芬兰和瑞典部署对俄罗斯具有直接威胁的武器和设施,否则,俄罗斯只能针锋相对。”

从普京的话中不难听出,其“从长计议,扬长避短”的战略思维已经形成。从长计议很好理解,那就是基于现实不做“力所不能及”的冲动之事,暂且将选择交给时间。

而扬长避短虽然有些隐晦,但如果考虑到俄罗斯军力的长处和短处所在,便也不难解读。即:如果北约在芬兰和瑞典部署足以威胁俄罗斯安全的武器和军力,那么,俄罗斯就会在靠近芬、瑞两国边境及整个波罗的海地区部署对西方最有威慑力的核武器。

上一篇:专家:近视手术无法治愈近视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