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要闻 >

整治在校教师有偿补课违规收礼问题,“双减”政策再出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1-08-02 18:02   来源:未知    作者:新博网

中国商报(记者 王立芳)7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剑指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同家长搞利益交换”等突出问题。

教育专家认为,此举可看作是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有效解决在校教师有偿家教、违规收礼等教育顽疾还需要堵疏结合,形成长效机制,一方面应减少家长的主观补课需求,另一方面还需从提高教师待遇入手。

“双减”政策组合行动

通知表示,将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聚焦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同家长搞利益交换”等突出问题。按照“从严查处、形成长效”原则,进一步加大对相关违规行为的执法处罚力度。

在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看来,此次教育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和约束教师行为,特别是对教师的有偿家教行为进行全面治理和遏制,从而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形成更好的教育生态。

而在当前校内校外双减负的背景下,该政策可看作是又一项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是为了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防范在校教师通过有偿补课加重学生及家长负担现象的发生。

“这充分说明‘双减’政策是一套‘组合拳’,不仅对培训机构进行规范,也对学校教师进行约束,从而真正让‘双减’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王清林说道。

学生和家长向“现实”低头

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兼职、违规收礼等行为,但一直难以杜绝。

就在通知发布的前一天,7月27日,安徽省黄山市教育局对某中学教师涉嫌在别墅内有偿补课进行现场查处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而这一现象并非个例,据当地多名家长反映,少数教师热衷在家里或其他地方有偿补课,补课对象有本校本年级的学生。某高中学校极少数教师有偿补课的名气很大,甚至流传该校有“四大名补”。

“我上中学时,当时的数学老师就主动跟包括我在内的几个成绩还不错的同学说在家组织了一个有偿的补习班,教一些拔高的内容,建议我们参加。其实我的热情并不高,但老师都这样说了,也只能牺牲周六日时间去上课。”一位曾参加过任课老师组织的补课班的受访者向中国商报记者回忆自己的经历。相比于校外培训机构,学生和家长在面对教师私自开设的补习班时可能更有心理压力,如果不参加,不仅担心错失“课上没讲,考试要考”的内容,还怕因此得罪老师被“穿小鞋”,最终只能硬着头皮报名。

至于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家长们同样也有纠结心态。“我认为送礼和收礼的行为都不可取,但现实并没有这么简单,特别是当我听说老师收了其他家长送的礼而明显优待某个学生时,自己也就被裹挟着接受了这种‘潜规则’。”一位给教师送过礼物的受访家长对记者表示。

专家建议形成长效机制

如何才能杜绝这些行为,还教育一片清明的天空?

意见明确,将根据梳理查处的有偿补课、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案例建立典型案例库,通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动态更新。同时结合教育部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和各地各校查处的相关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组织教师剖析原因、对照查摆,引导教师以案明纪、警钟长鸣。

王清林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在校教师有偿家教、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是长期性的顽疾,单纯靠为期数月的专项治理恐难根除,还需要从机制建设方面入手,堵疏结合,形成长效机制。

王清林建议,一方面可从家长方面入手,通过推进实施家庭教育、加强家校沟通等缓解家长焦虑,改变家长的认知,减少给孩子送补习班的主观需求;而另一方面,则要切实关心关注关爱教师群体,提高福利待遇,让教师依靠在学校的工资收入也能体面生活,也能有效减少有偿家教事件的发生。

上一篇:零容忍!宁波严厉打击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附投诉电话
下一篇:零容忍!专项整治有偿补课与违规收礼问题启动,开除首例或将出现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