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聚焦 >

南阳临街商铺被淹

发布时间:2022-04-26 07:00   来源:未知    作者:新博网


内涝,中国城市的痛。

有人下班回家,遭遇暴雨,溺死在车中。

有人正在走路,一不留神,掉入了窨井。

有人商店被淹,数十万的货物毁于一旦。

有人走在马路,突遇路面塌陷,掉入深坑。

像往年一样,南阳的城市内涝在这个夏天如约而至。

搜索百度,早在2007年,就有媒体报道过南阳严重的城市内涝。十几年过去了,夏季内涝依然困扰着南阳。


1

2020年的7月的大雨,也让南阳35路公交车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南阳老城区发生内涝可以理解,但是新区核心地带的三馆一院和去往高铁东站的路上,竟然也发生了内涝。


南阳新闻广播的记者曾在2018年追问过城市内涝问题,当时南阳城乡规划局市政科工作人员在解答中提到了两点原因:

一是旧城区管道排水能力有限。

南阳这些年发展很快,老城区管道经过多年使用,损坏严重,而且管道较细,满足不了现实的要求,改造一时半会儿无法到位。

二是雨水和污水混排。

城市规划要求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河道之内,但南阳的实际是,污水也进入了雨水的收集管道,雨水收集管道的承载力已经达不到排放的容量,所以一定时间段内会产生一定的积水。(污水进入雨水管,是否意味着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

(雨污混排,暴雨溢流产生示意图)

对于新区的排水处理,该工作人员提到:

‍“在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我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理念,市政设施规划建设标准高于中心城区的标准,建设上马了一座日处理污水7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同时规划了4个分散式的污水处理厂,期望通过污水处理厂的设置,最大限度的把示范区的雨污水进行分流,达到标准排放,很好的解决雨水污水处理的问题。”

显然,南阳市区发生的内涝,一个重要因素是地下管网,没有完全实现雨水管和污水管分流,雨污合排,平常需要依赖污水处理厂强大的处理能力,但是到了强降雨天气,产生溢流,就造成雨水和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河道,当局部管道容量超负荷,排放不及时,就发生了城市局部内涝。

(雨污分流管网)

这也是为什么南阳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明确提出:

“推进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系统改造,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尽快实现管网全覆盖;新建城区,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要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做到雨污分流。”

当然,理想是丰满的,雨污分流的地下管网不是一蹴而就,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还是短平快的办法。

据报道,南阳市污水处理厂三期及中水回用工程项目地位于卧龙区卧龙岗街道办事处王营村,雪枫桥以东1公里滨河路西侧。


该项目建成后将达到每天2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加上一二期每天的处理能力,建成后将达到每天40万立方米污水的处理能力,成为南阳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

但是,通过单纯增加污水处理能力,能不能真正解决新区未来的内涝,拥有更强大污水处理能力的一线城市,从夏季看海的实际体验来说,答案显而易见——不能。


2

城市内涝的成因,具体分为四类:

一是极端强降雨等自然因素,降水集中、降水量大;

二是跟城市地区的地形、地貌相关,地势低平、凹陷、地形复杂,地面渗水条件差的地区,发生内涝可能性大。

三是城市使用不透水的下垫面,改变了原始的水文条件,人为导致降水形成的径流得不到有效宣泄,无法下渗。

四是由于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不足,建设滞后,管理不善,使降雨过后不能短时间有效排水,造成雨水积滞形成内涝。

这里有一个“地表径流”的概念,就是指雨水或是冰雪融化后的水流经地表产生的水流。径流能否快速有效地下渗或通过管道排走,是城市内涝是否发生的关键。


南阳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即是说南阳的新区其实是一个非常容易积水的区域,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南阳人,没有将南阳城建在白河南和白河东岸的重要原因——这里地势低洼,容易发生水涝灾害。

(黄色区域即位府衙的地下排雨管道,贯穿整个府衙,建筑台基高于地面)

古代的南阳人怎么解决城市排水?除了和现在原理差别不大的地下排水管道,古时候的南阳人还在梅花寨的各个关键点设置了蓄水坑用来储水,降低地表径流,慢排缓释排水压力。


至今遗存南阳老城的一些坑塘,一大功能就是防治内涝——雨水流入坑塘,坑塘满了流入内河,内河排入白河。

‍(来源:《清代南阳“梅花城”研究》 作者:李炎)

这种自然的排水法是不是有效?显然在没有立体化的高楼大厦,人口密度远不及当代的明清南阳城,可以解决日常的排水需求。

但是我们可以从南阳老城不少老房子的高台基来看,显然内涝也是经常出现。不然,何必费事又花钱,把房子台基垫得如此夸张?

(梅花寨区域内,如此高台基的房子随处可见)

当然,网上还有不少网红城市,如德国人百年前在青岛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赣州宋代人修建的福寿沟排水系统,任何人看过,都不得不佩服修建者的智慧。

‍(上世纪1900年代,德国占领青岛时期,修建地下排水系统)

但需要知道的是,这些排水系统在建造的年代可以发挥作用,在当代,实际上无法解决现代化城市的排水需求。


原因很简单,现代城市的地下管道太复杂,这些成百上千年的市政管道,铺设面积有限,排量有限,遇到暴雨照样不够用。

‍(江西赣州福寿沟排水系统,为宋代人修建,距今1000多年)

(越来越复杂的城市排水管网)

当这些对古人的吹捧被打脸,网友又开始羡慕起日本东京的排水系统(日语名为:首都圈外郭放水路),这个系统日本从1993年开始修,2006年完成,耗时14年,耗资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0亿元左右),虽然被证明有效,但其维护成本高昂,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能负担得起。

‍(1993年到2006年,东京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一步到位。图为巨型地下调压水槽,即蓄水池)


(相当于在地下修建了巨大的储水罐)

简单来说,无论是古人,还是这些网红排水系统,其主要的思路是增加排水管网的直径或增设地下水槽储水能力,以人定胜天的思想,与城市内涝硬碰硬。

这种硬核的对抗,最后花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中国一线城市尚且不能复制,南阳这样的三线,想效仿,有困难。


3

近年来,知名园林专家俞孔坚教授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为解决城市内涝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其核心概括起来,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涵养水分,慢慢排出。有专家总结得很精辟,就是要让雨水:“渗、滞、蓄、净、用、排”。

例如,城市的道路路面,采用透水材料,雨水能够很快渗透。


例如,在城市的道路两侧,设置蓄水绿地和绿色排水沟等,能够最大限度滞留雨水,储备雨水,分散地表径流。


例如,改造城市绿地,湿地,见缝插针地修建亲水平台,集合景观和排蓄水功能为一体。

‍(始建于2006年的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占地33公顷,是俞孔坚“海绵城市”概念的雏形)

在这方面,日本、英国和美国的许多城市,都做出了榜样。

案例一:除了东京都市圈,日本九州的岛原市也是网红城市。其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在雨天可以发挥排水作用,类似中国江南的小桥流水,排水沟内饲养锦鲤净化水体。

案例二:英国各城市市区随处可见的雨水花园,用于大雨天蓄水,分散地表径流。

英国居民院子中的微型雨水涵养花园

案例三:美国纽约市,更是出台了城市暴雨排放的详细纲领,修建了细致的配套设施。

例如,在排水管道之间,设置了蓄水罐,以备强降雨天气的径流排放。这个可以理解为东京地下蓄水池的缩小版,开支大大缩减。

大面积采用透水路面,增强路面渗透能力,减轻雨水排水管道的压力。

改造城市绿地,增加其雨水含蓄和渗透功能,即增设“雨水花园”。

(社区绿地改造前与改造后,形成雨水花园)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改造,就是鼓励“绿色屋顶”。

纽约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城市降雨很大一部分落在建筑物的屋顶上,最终要被排放到路面下的排水管道中去,如果能够让屋顶具有一定的储备雨水功能,便可以滞留一部分雨水,减轻地下排雨管道的短时压力,于是,纽约出现了许多“绿色屋顶”(Green Roof)

(曼哈顿一处高层屋顶)

纽约曼哈顿贾维茨会议中心,美国最大、最常用的会议中心之一(Jacob K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其屋顶也经过了精心的绿化,最大限度涵养雨水。


案例四:郑东新区的共生设计

郑东新区的设计,出自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之手,其中两个重要的思想即是“共生”和“生态”,就是要让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城市生活和现代化不相违背。

从郑东新区整体规划图中,我们能看出,这是一个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居住地被人工湖和大面积绿地包围,水渠和河流贯穿城市片区。

在黑川纪章的设计中,绿地、湿地与钢筋混凝土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陈代谢”的效果,城市以这种细胞似的组团模块不断扩张,最大限度避免了旧城区频发的内涝。

绿地、湿地、湖泊、水渠、河流为郑东新区分流了大量地表径流,减轻了地下排水管网的压力。

郑东新区为郑州治理城市内涝做出了模范,2017年,郑州明确提出了海绵城市规划,其具体实践,已经在郑州各个片区展开。


4

2020年7月,中央在会议中明确提出了将建设海绵城市纳入十四五规划。从中可见,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必须解决的严峻问题。

南阳也在2016年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口号,对于新区建设,也提出了“满城绿色半城水”的承诺。

但显然,一场大雨告诉我们,南阳不管是白河北岸的旧城区,还河对岸的新区,解决内涝都任重而道远。

每一次城市内涝,都是一次反思和学习,都应该为下次预防内涝积累经验。

城市内涝,是严峻的城市治理问题,它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科学规划和管理。

城市内涝不应该被年复一年重复上演,不应该被“坏事变好事”式的报道套路所掩盖。

那些镜头,那些印在报端的头版,指向的应该是老百姓遭遇的困境。

那些镜头,那些印在报端的头版,除了对准一线抢险,更应该不断追问城市的管理团队,该如何脚踏实地地想办法预防、减轻和解决城市内涝。

上一篇:老人掀被窝惊见蛇
下一篇:蜜雪冰城回应员工上班首日猝死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