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解读 >

太空出差的航天员如何重新适应地球

发布时间:2022-04-18 22:00   来源:未知    作者:新博网

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至此,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此次飞行任务期间,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也实现了女航天员进驻空间站等多个“首次”。

那么,航天员回到地球后身体机能如何恢复?要经历哪些过程?央广网记者对话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

航天员回到地球后身体机能如何恢复?专家解答→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出舱。(视频截图)

一问:航天员回到地球后要接受哪些医学检查?

庞之浩:回到北京后,航天员要进行身体恢复,一般分为医学隔离期、医学疗养期和恢复疗养期三个阶段。

医学隔离期约为14天。航天员在公寓内适应地球重力环境,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功能,提高立位耐力,消除飞行后疲劳。

在隔离期内,航天员医生要对航天员实施医学检查,包括临床各科常规检查、立位耐力检查、平衡功能检查、人体成分分析、心血管调节与控制功能、人体功能状态检测等。

不仅如此,重要检查项目要进行动态跟踪,实行检查与体质训练、恢复相结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大负荷,还可以适当为航天员安排一些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医疗体操等活动。

二问:着陆后,为何不能立刻拥抱航天员?

庞之浩:由于航天员在轨飞行了6个月,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量大,比较疲劳,立位耐力下降较多,所以航天员着陆后,需在舱内用较长时间来适应地面重力环境。适应之后,航天员在工作人员协助下出舱,并且出舱后所有活动全部采取坐位,以确保航天员安全。

这是因为航天员长期在失重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后,会出现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和立位耐力差等问题,如果自己站立行走容易摔倒甚至骨折。返回地面初期,现场人员应避免与航天员拥抱,更不能因兴奋而向空中抛掷航天员。

此后,在医监医保车内,医监医保人员协助航天员脱下航天服,进行卫生清洁,更换内衣;对航天员进行体检,采集样本,收集生理数据;评价航天员的健康状况,给予必要的医监医保处置;送航天员登机并全程陪护。

三问:恢复疗养期间,航天员将如何逐步适应地球环境?

庞之浩:根据临床医学检查、生理功能检查结果,航天员医生要对航天员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指导后续的恢复措施。在这期间,航天员与外界基本隔绝。

医学疗养期大约在20天至30天。航天员将入住空气好的疗养院,在继续恢复健康的同时逐渐增加活动量。可安排航天员康复疗养,以进一步增强航天员体质,加强生理机能储备,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使航天员尽快恢复到飞行前状态。在疗养院可安排景观治疗、体能锻炼等恢复措施。

恢复疗养期大约3个月。在这期间,要将航天员各项生理参数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3个月后,航天员如果身体情况良好,就可开始正常的日常训练。

四问:女航天员王亚平的经历,对我国航天发展有何意义?

庞之浩:她的太空工作和生活对航天乘组、航天医学研究等都具有极大促进作用。有了女航天员的经验,对航天员生理调节,特别是心理调节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王亚平创造了中国女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最长、中国太空行走第一女航天员等纪录。太空行走对航天员体力和心理素质要求都非常高。通过这次太空行走,增加了女航天员太空行走方面的经验。同时,她的经历也给女性航天医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来源: 央广网

上一篇:成都一板房发生火灾
下一篇:俄媒:乌要求G7提供500亿美元援助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