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图库 >

现在的初中生写诗有多厉害

发布时间:2022-04-29 16:00   来源:未知    作者:新博网

午后的语文课,向来是学生们最容易昏昏欲睡的时刻,于是,王杨军和他们玩起了“三句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顺丰包邮!”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Wifi?”


虽然看起来有一些玩闹的性质,但在语文老师王杨军看来,选诗和改诗的过程,无疑会促进学生对原诗的进一步体悟。


王杨军是杭州丁兰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和教研组长,学生多为05后。相比传统诗词,孩子们更喜欢新潮、网络化的语言表达。为此,王杨军在课堂上开辟了专门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古代诗文赏析,鼓励他们自由阅读、创作。其中一些精彩瞬间被他拍成短视频发在了网上,吸引超700万网友关注。


名为“语文山水”的抖音号也因此为他和学生们打开了更加广阔的视野。曾经玩“飞花令”只能接几句的班级,在数百万网友点赞的鼓励下,涌现出许多小诗人;孩子们创意频出的互动,也启发着其他学校的老师、家长乃至学生,为“如何学好语文”探索出一种可能。


诗不是“背”出来的

而靠“玩”和“演”


王杨军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品


王杨军发现,现在的孩子们似乎对古诗词并不“感冒”。他们习惯于考前狂背,但考完很快就会忘记,之后也很少能真正理解和运用。能够在作文中熟练引用的,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少数名句。


他回忆,自己刚刚接手初二某班级的语文课时,曾通过“飞花令”(注:由古人行酒令时玩的文字游戏改良而来,选手能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指定关键词的诗句即可)的形式测试学生们的古诗词水平。结果全班四五十人竟然只说出几句诗就陷入沉默,这让王杨军十分担忧。


和这些班上的孩子们一样,大多数人学习古诗词,都是从背诵全文开始的。但在王杨军的课上,古诗词有了各种玩法,从“三句半”到“飞花令”,再到“演读”比赛等。


其中一些片段,被他发在抖音账号“语文山水”里,很快吸引了网友们的关注。视频中,他常常站在学生们中间,用被网友称之为“播音腔”的声线,带领孩子们将古诗词玩出花样。即便是朗诵古诗词,他也会要求学生们配上丰富的身体语言,边演边读。


学生在课堂上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演读”


比如,诗句中说到花时,就呈现花的手势,或是在讲到春风时,也要用动作表现出来。这并不是什么博人眼球的多此一举,而是来自课堂一线的观察。在王杨军看来,要能“演”得出一些手势和动作,学生必须要对这首诗歌有一定理解,而不是没有感情地背下来。“演,孩子们最喜欢了。哪怕是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学生,都爱得要死。”


让王杨军感到骄傲的是,一些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在一节对联课上,王杨军要求学生在对对联时涵盖“二零二零”四个字,有一名坐在后排的体训生鼓起勇气站了起来,对了一个“相约二零二零,说声爱您爱您”,想要表达自己长大了一岁,要好好地爱身边的人的意思。那条视频被他的父亲单独截了下来,骄傲地发在了朋友圈——那是他的儿子第一次在课堂上自信地发言。


孩子的问题

诗歌知道怎么办


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曾说,中国古诗词是一条绵延不已的生命长流,“读诗可以培养美好而活泼不死的心灵”。王杨军深以为然。


在他看来,古诗词是语文的底色,“诵读古诗词作品,对人的性情、境界都有很大的提高。虽说语文课中也教议论文、说明文等实用文本,但如果(学生)能拿下古诗词,理解其他文学作品就会容易很多。”


然而,据他观察,在应试压力下,很多学生学习古诗词往往会只剩下一个目的——考高分。考前狂背,考后全忘,几乎可以概括大部分学生与古诗词的关系。中学校园里有一个词叫“抓学生”,老师会针对应试,追着学生让他把作业做完,或是课间把学生留下讲问题。在这种对于分数的追逐下,难免会忽视学生的表达。因此,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一个被倾听的环境和表达自己的机会。


学生们上台抽王杨军为他们写的诗词签文


而王杨军的语文课则是“到了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了什么地方吟什么样的诗。”也就是说,并不只是以书为本,而是以生活作为教学框架,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有段时间,王杨军观察到学生们开始对发型特别在意,女生不再留恋高高的马尾,男生也不再屑于简洁的寸头,于是他就会让学生写一写关于头发的认知;初二下学期时,学生们脸上的青春痘像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他发现学生们很发愁,于是就赶紧布置一篇相关的作文,让学生们对这些“敏感话题”有一个表达的出口。


过程中,学生们的真实需要,甚至是一些小情绪和顽皮也得以被老师看见,并被及时加以引导。比如,有一次,在“三句半”的练习中,有一位同学改的是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摘掉。”王杨军引导她,美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在不破坏它的情况下欣赏呢?这位同学也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不一定合适。后来在课上展现时,这位同学将其改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拍照。”赢得满堂掌声。


“三句半”游戏中,学生在打磨自己作品的过程中成长


从古诗词延伸开来,到更宽泛的传统文化,再到日常的习作,诗意无声地渗透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在一条关于女孩们吟诵自己写的关于桂花的小诗的视频下,有网友通过评论感叹,“最可贵的是整个班级都没有去嘲笑某个人的深情款款。以前上学时,谁带有感情朗读都会被恶意模仿嘲笑。”王杨军回复说:“让课堂的优雅成为一种日常,而并不只是偶尔的煽情展示,这样全班同学就会认同这种氛围,并沉浸其中。”


让诗歌的魅力

重新被看见


空闲的时候,王杨军会将课堂上关于诗歌、关于表达的瞬间记录下来,发在抖音上。透过这些短视频,课堂和镜头外的世界发生交汇,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王杨军发现,学生们回家后如果能接触手机,多数都会去看一看有自己出镜的视频。原先最多得到老师表扬的作品,开始有机会被成千上万的网友看到,“这对他们的激励是很大的,所以孩子们非常热衷。”


学生在对联课上积极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


渐渐地,能够在视频中露脸,成为了学生们学习和创作诗歌的额外动力。从不好意思的憋笑,到自信地展现自己,“语文山水”成为学生们接触外界的一个窗口,无形中降低了孩子们坚持学习、勇于表达的门槛。


王杨军的视频下收到的一些留言


赞扬的评论多了,王杨军现在反而会更看重“唱反调”的评论。在关于作品展示的课堂视频中,一些文学素养较高的网友会自发地担任“解说员”进行作品点评,给出相应建议,比如诗歌中哪一句有些累赘建议删除,哪一句用词和衔接不够,有些“热心网友”甚至直接会改好贴在评论里。


对于有启发性的建议,王杨军会收藏下来,反馈给学生,或者在第二天的作文修改课进行讲解。“这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我的日常教学形成一个更完备的体系,用网友的评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对自己作品的修改,达到一种进步。”


王杨军在课堂上


曾有人质疑王杨军,这样的教法,会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但王杨军很有信心。在他看来,相比于死记硬背,这样创新的诗歌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知道一首诗歌有多美妙,从而激发出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动力和热爱,这是一种更底层的东西,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更长远的影响,时间越长,他所教的学生在成绩上的反馈也许就越明显。


而在镜头之外,王杨军的这种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其他老师、家长。在“语文山水”的粉丝中,两个群体的比重尤其高。一类是中小学生的家长,许多人都会在孩子放学后专门拿出王杨军的短视频,和孩子一起分享。另一类则是同行。有些老师会把“语文山水”的短视频当做范例,在语文课上播放,启发孩子们爱上传统诗词;还有老师慕名而来,专程到王杨军所在的学校交流学习。


在账号主页上,王杨军写下了这样的目标:“让语文回归最初的样子。”创新教学的探索需要很多时间去琢磨,剪视频的任务也并不轻松,但他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用短视频的形式来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让这片“语文山水”继续绽放生机。

#现在的初中生写诗有多厉害#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毛思雨

作者丨芬航

图片来源丨 抖音、受访者供图

上一篇:天津市长廖国勋突发疾病离世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