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大人口提供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是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深化医改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90%的家庭可以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另一方面,好的医院和好的专家仍然很难找到。如何让老百姓不仅方便“看病”,还方便“看好医生”?
大病可以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可以在市县解决,头痛脑热可以在乡镇解决。围绕这一关键目标,“上门”医疗就能加速从“有”到“优”。
中小城市患者如何看大专家?
71岁的徐女士家住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她一直想去“大医院”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进行“手术”。浙江医生团队在当地为她进行了微创手术。五天之内,徐女士走出了医院。
2022年起,浙江省人民医院与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将共建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从钱塘江畔到乌蒙高原,横跨1800公里,20名业务骨干参与了3个诊疗中心、5个临床重点专科的垂直管理和合作建设。
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执行院长张军表示,要以同样的质量、同样的标准,再建一所好医院。
优质医疗资源不平衡、不足一直是就近就医的难题。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为重点探索。
“目前,我国已确定五批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国家卫健委医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以来,已向输入省转移1400多项诊疗技术,填补了300多项省级医疗技术空白,相关专业跨省就医数量大幅下降。
过去需要跨省到大城市进行的手术现在由当地专家主导。今年8月,在乌鲁木齐,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的专家成功为一名患有罕见疾病的15岁女孩进行了手术; 9月,在山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组成巡回医疗队走访多家医院。城市和县开展医疗救助和义诊活动。
大城市的专家能“停留”多久?改革的配套措施必不可少。
有接受采访的医院领导表示,输出医院承担更多公益性任务,但同时也应根据接收地整体发展水平,围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制定相应的财政投入、利益分配或绩效。该系统为派遣医院提供了继续工作的动力。
有医改专家表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不能仅依靠外国专家。重点是“教、帮”培养本地人才,让他们快速积累治疗疑难重症的经验,提高实施高难度手术的技能,留住下一批医疗队伍,抢不走。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基本完成规划布局,下一步将推动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国家卫健委机构改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拓展和下沉优质医疗资源?
“CT 显示肺部有一个微小结节。” 8月的一天,王受文医生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容溪镇中心卫生院给患者确诊。
镇卫生院新建了CT室。很多情况下,无需赶往县医院,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保障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根据最新的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统计公报,这条“防线”不断完善。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卫生人员超过455万人。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显示,我国90%的家庭可以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现街道、社区、乡镇、农村全覆盖的同时,也面临人才短缺、标准不够等现实瓶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信任度不高。还有相当多的村卫生室不属于医保定点范围,人们不愿意去。
在甘肃省卫健委原主任郭玉芬看来,推动优质医疗扩容下沉的最大困难资源和区域分布均衡在西部,在基层,特别是在农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问题亟待解决。关键问题包括“能不能”、“行得通吗”、“好不好”、“群众愿意不愿意”、“信任还是不信任”。
只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才能形成“小病到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到康复”的合理医疗格局到初级水平”。
上级医院预留门诊量优先向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推广中高级职称医生值班门诊,延长城市门诊服务时间社区门诊……8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基层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办法》,提高基层诊疗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始终坚持聚焦基层,持续为附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卫健委基层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质量?
完善分级诊疗,提高分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
专家表示,关键是要能够吸引和留住基层人才。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性治疗、上下联动”的合理分级诊疗秩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不到、留不住人员的情况并不少见。 2022年每万人全科医生数量为3.28人,距离2030年5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调查显示,薪酬相对较低、晋升空间较小、社会认可度较低是数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全科医生。
在深化医改之路上,福建省三明市再次做出探索。今年9月,当地政府印发《关于深化紧凑型县域医疗共同体人员管理的意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由县管理、用乡”,各综合医院(医学界)将负责统一招聘、培训、部署、管理。
“要提高基层诊疗比例,必须让综合医院的医生下到基层。”三明市副市长张元明介绍,2017年以来,三明市9个县(市、区)逐步建设二级、三级医院。 “总医院”是以医院为龙头的区域性一体化医疗共同体,打破县域内医疗机构的横向和纵向壁垒,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县医界人、事、钱统筹协调,加强基层医生编制和补贴保障改革,实现“一家”、“一颗心”、“一个账户”在医学界内。
三明永安总医院院长廖东平表示,随着三明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实行“县管乡用”,县级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下沉将加速,基层医疗人才队伍也将更加稳定。真正推动分级诊疗“开花结果”。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同时,加强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巩固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记者董瑞峰、李凡、陈宏毅)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