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时间,我们走访了两个省市、七个检查点。
顶着严寒,早出晚归,马不停蹄。
从农村、社区到校园、商铺,从田野到河坝,中午在车上短暂休息……为了更多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更多地面对面交流与受影响的人们面对面。
“那段时间,我每天关注灾情,指导救灾工作,心里时刻惦记着灾区和受灾人民。我当时就说,当灾后恢复重建的时候,重建到了一定阶段,我一定要再来看看。”
“尤其是冬天,人们能否安全温暖地过冬?生活中还有其他困难吗?”
11月10日,立冬后的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受灾严重的河北省门头沟区、保定涿州市看望慰问遇难者,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我“按照承诺”到达了,因为我“不能一直担心它”。
我还记得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五个月后,大寒的前一天,总书记历经坎坷来到震中峡谷。
还记得2020年安徽的洪涝形势十分严重。一个月后,顶着烈日,游览了八百里的巢湖大堤。
还记得2021年山西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雨。三个月后,农历新年刚过,我沿着蜿蜒的山路,冒着大雪来到汾河两岸。
暴风雨袭来时,谁是最可靠的支柱?谁是真正的英雄?
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妙峰山民族学校少儿主题班会。孩子们用粘土塑造了心中的“最可爱的人”:满身是泥和水的解放军叔叔、早出晚归的救援叔叔、忙得寸步难行的村干部、医护人员穿着白大褂...
烈火显真金,逆境显真爱。抗洪救灾的现实是最具感染力的“思想政治课”。
“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人民的政党,在危难时刻,我们党的组织和各级党员干部都将冲在人民的第一线。”
“特别是在发生灾难的时候,最突出的有两个:一个是我们的人民战士,一个是我们各级党组织和红旗下的广大党员干部。”
每一句话,每一句话,都响亮;每一个行动,都是兑现承诺。
这是人们的心声——
水峪嘴村村民李猛的家被装修、收拾干净。她对总书记说:“家里的长辈说,如果早年遭遇这样的灾难,就只能逃亡了。感谢党和政府!”
在永吉秀园社区居民董彩英家中,室内温度已达标。她对总书记说:“总之,党更好!”
万泉庄村村民付军正在重建房屋。当他看到总书记时,他笑了:“党的政策好,是时候赶上这个好时代了,不然我们就建设不了了。”
在总书记心中,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去唐山,赞叹“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当我去武汉时,我深情地说“武汉将再次载入英雄史册”。总书记始终对人民表示由衷的赞扬。
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感慨万千:“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磅礴精神,让我对前进的信心加倍。”
地震、洪水、干旱……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它经历了艰辛和磨难。它不但没有被压垮,反而在灾难中挺起了不屈的脊梁,创造了我们的国家。民族的毅力。
董彩英告诉总书记,房子被淹了,她一个人在家很害怕。楼上的邻居一次次敲门询问她是否还好,帮她搬东西,让她留在他们家。
习近平总书记深受感动:“在灾难面前,我们人民是无比坚强的。而且在救灾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
在白沟河堤上妙峰山民族学校,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并慰问参与防洪救灾的各界代表。
“迷彩绿”、“火焰蓝”、“救援红”……有需要的地方就驰援,危机最危急的地方就战斗。
“沧海桑田,英雄显本色,一方有难,各方支援,支援的队伍不计其数,已经分不清是哪个组织、哪个方面、来自哪里。”总书记说道。
“困难并不可怕,决心比铁还硬。”这是干部群众在会议上说的。门头沟采访。
“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而战”。这是涿州市街头醒目的标语。
房子被淹了,重新装修;它倒塌并就地重建;商店被水淹没,很快又恢复营业;庄稼被淹了,庄稼被淹了,他们趁着农忙季节重新播种……
在永济秀园小区门口的药店和超市,当总书记问店主“还有什么困难”时,得到的答案是“我们有信心,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
离开万泉庄村时,热情的村民们挤在道路两旁,围着总书记,大声向总书记打招呼。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童心未泯的小男孩,还有怀里还抱着的小孩子。
面对村民,总书记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我从大家的表情中看到了希望,灾后我们的生活会比以前更好。希望村民们自力更生,努力工作,用勤劳的双手加快恢复重建,推动乡村振兴。”
洪水退去,英雄气概在这片土地上激荡。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朱继柴黄跃)
来源丨新华社
出品人丨欧灿侯大伟 编辑丨刘建伟 燕山陈莉 编辑丨李陈松毅
|